回上列表
中美貿易戰進入白熱化,央行释放持续去槓桿信號
2018/06/19 09:36

中美貿易戰進入白熱化,央行释放持续去槓桿信號:上週五,滬指收報3021.90點,跌0.73%。深成指收報9943.13點,跌1.40%。創業板收報1641.66點,跌1.89%。整體來看,上週五滬綜指收創逾20個月新低,深成指跌破萬點大關,市場下跌趨勢持續。通信、電腦、軍工、黃金、啤酒等板塊跌幅較大;煤炭、稀土、鋼鐵等漲價概念繼續造好。全周滬指跌1.48%,連續第四周下跌;深成指跌2.57%,創業板指跌4.08%。兩市成交3562億元,上日成交3174億元。兩融餘額五連跌,創一年新低。截至6月14日,A股融資融券餘額為9739.07億元,較上日減少2.29億元。央行週五進行500億元7天、300億元14天、200億元28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淨投放900億元。本周累計淨投放2400億元。不過從利率方面看,各期限shibor大部分呈現上漲。市場流動性依然相對偏緊。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6月15日,白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1102種產品總額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當天,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對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114項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佈。同時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消息,在考慮到中國的反制措施之後,美國或追加向中國徵收價值2000億美元的10%的報復性關稅。在全面對抗一觸即發的時間點,預計中美貿易戰在中期內大概率處於邊打邊談的節奏,在沒有實質性衝擊改變雙方思維的情況下,這一過程不可避免。面對中美貿易戰不可避免的局面,中國應對貿易戰的舉措預計將更加積極。一方面繼續擴大開放,促進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另一方面或按照此前政治局會議指導全面啟動內需。
近期,央行官方發佈央行有關負責人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的文章,題為《當前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 經濟金融運行平穩》。文章對近期社融增長規模、市場流動性環境、債券違約等熱點問題集中回應。總體來看,央行表態今年以來一系列的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基本平穩,綜合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所下降,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為穩固,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央行的整體表態上來,儘管出現了一些實質性債券違約事件,但近期新增違約總體呈點狀分佈,未呈現風險集中的趨勢,是加強市場紀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的體現,債券違約率總體水準不高。金融市場穩定成為央行本窗口發言的主基調。在金融市場穩定的前提下,預計未來金融去槓桿將繼續穩步推薦。在中美貿易戰外患之外,去槓桿所帶來的內優也將對於市場持續帶來影響。
今年以來,A股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已經出現多輪閃崩潮。此前的閃崩與機構化信託產品的去槓桿密切相關,而目前的閃崩中,高比例股權質押則成為重點,根據統計,目前大股東質押比例高於70%的個股為772個,90%的個股為425個,100%的個股為120個。疊加國內市場債券違約以及發改委擬對境外發債違規企業的警示,短期中美爭端升級後悲觀的市場情緒或將推動指數繼續下探,不過4月初特朗普威脅將對中國1500億美元出口商品收關稅,所以這次500億美元清單出台仍在可控範圍之內。而且上證綜指自5/22到達3214點後回落近200點,兩市近100只個股破淨。兩市成交量持續萎縮至3500億元以下,兩融餘額降至9739億低點,散戶參與度降低,在築底階段外資入場抄底A股,從基本面、資金面以及籌碼面綜合來看,A股不存在再度大幅下跌的基礎,建議在市場悲觀時佈局偏防禦型金融與消費股以及受到政策扶持的高端製造等。

 

免責聲明

本焦點報告(連帶相關的資料)由元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證券(香港)”) 撰寫。本焦點報告的資料來自元大證券(香港)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惟元大證券(香港)並不保證此等資料的準確性、正確性及或完整性。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僅供參考之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買入或沽出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要約。本焦點報告並無顧慮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程度,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投資進行獨立判斷或諮詢所需之獨立顧問意見。本焦點報告內所提及之價格僅供參考之用途,投資產品之價值及收入可能會浮動。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可隨時更改,元大證券(香港)並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之通知。元大證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員和雇員可能有在本焦點報告中提及的證券的權益和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及不對使用本報告之資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