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國財政部提前下達2026“兩重”建設專項債額度,中日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2025/11/17 08:31
中國財政部提前下達2026“兩重”建設專項債額度,中日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上週(11.10-11.14)A股繼續圍繞4000點震盪拉鋸,大盤在流動性充裕與政策真空之間反復折返,結構行情由TMT快速切換至鋰電、消費,年末博弈特徵愈發明顯。寬基指數多數收綠,全A下跌0.47%,上證指數微跌0.18%報3990點,週線三連陰;科創50與創業板指領跌,分別下挫3.85%、3.01%,回吐10月以來一半漲幅;小盤風格相對抗跌,中證1000僅跌0.52%,連續兩週跑贏滬深300(-1.08%)。成交層面,兩市日均成交20438億元,環比微增315億元,連續三週站于2萬億上方;北向資金日均成交2257億元,環比降178億元,但週四單日淨流入62億元,為四週高點;兩融餘額25065億元,再創2022年以來新高,杠杆情緒溫和抬升。估值方面,全A市盈率22.2倍,處於2010年來89%分位,股債利差2.69%,權益資產性價比仍優於債券;創業板相對滬深300估值回落至2.8倍,位於歷史19%低位,成長板塊估值消化明顯。
風格與行業層面,消費風格一枝獨秀上漲2.7%,金融、週期微漲0.2%-1.1%,成長風格下跌2.38%。一級行業漲跌比17:14,領漲前三為綜合(+6.99%)、紡織服飾(+4.41%)、商貿零售(+4.06%),跌幅前三為通信(-5.1%)、電子(-5.0%)、計算機(-3.0%)。鋰電、餐飲、農產品加工等二級板塊接力活躍,反映出資金從高位TMT撤出後,轉向漲價邏輯與政策催化的消費鏈條。海外方面,美國眾議院通過臨時撥款案,結束43天政府停擺,但10月CPI因停擺推遲公佈,美聯儲官員密集放鷹,12月降息概率由60%降至45%,黃金、白銀沖高回落,全球科技股指普遍調整,納斯達克跌0.45%,壓制A股TMT風險偏好。中日地緣政治風險顯著升級,日本工商界已將“中日關係不穩定”列為主要經營風險,部分企業開始重新評估在華投資計劃,全球資金對亞太產業鏈穩定性的擔憂上升,疊加日元近期無序貶值對中國出口替代行業的擠出效應,進一步壓制A股科技製造板塊情緒。
中國國內宏觀與行業事件交織。10月金融數據偏弱,社融增量8161億元同比少增5959億元,M1增速回落至6.2%,結束連續5個月回升;財政部《2025年上半年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明確“繼續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對養老、托育、家裝等消費貸款給予貼息,並提前下達2026年“兩重”建設專項債額度。行業端,新能源鏈分化: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現貨價週內分別上漲8.3%、13.8%,年初以來累計漲幅140%+,帶動正極材料、電解液板塊上揚;光伏鏈價格繼續走弱,矽片、電池片均價週跌3.3%、1.7%,組件排產下調,Q4裝機增速或低於預期。地產鏈降幅再擴大,1-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6.8%,新開工、竣工分別-19.8%、-16.9%,水泥價格持平,玻璃期貨跌5.8%,庫存創同期新高。消費電子方面,國內10月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1.7%,光模塊出口均價同比-22%,海外AI建設節奏放緩,元件、消費電子板塊承壓。
展望後市,滬指4000點一線已橫盤7個交易日,在增量政策未落地前,大盤或維持3950-4050箱體,突破需看到量能放大至2.3萬億以上或政策超預期。四季度機構調倉+排名博弈,高估值科技板塊仍面臨止盈壓力,低估值紅利與困境反轉消費獲得增量資金。配置上沿四條線索展開:一是“反內捲”漲價,六氟磷酸鋰、銅箔、鈦白粉、造紙等產能出清明確;二是服務消費,財政部貼息明確,養老、托育、文旅、餐飲Q4訂單環比改善;三是“兩重”基建,2026年專項債提前批有望11月底下達,區域高速、水利、城市管網訂單落地;四是科技補漲,半導體設備、工業軟件、軍工電子回調後估值已至近五年30%分位以下,等待產業催化。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