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政治局會議深化科技產業革命,穩增長逆週期政策有望發力:
2021/08/02 09:18

上周A股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上證指數,滬深300,創業板指漲跌幅分別為-4.31%-5.46%-0.86%。從行業指數來看。7月以來,科技與週期板塊漲幅明顯,而消費與金融板塊連連下跌。尤其是上周,行情的分化演繹到極致,以上證50代表的白馬藍籌股下跌6.69%,以科創50代表的科技成長股逆市上漲1.77%。申萬二級行業中,漲幅最多的半導體和元件Ⅱ分別上漲8.34%3.83%,跌幅最多的這是景點和飲料製造,分別下跌16.87%15.66%

近日南京祿口機場發現的德爾塔病毒在全國範圍內擴散,7月全國累計新增病例328例,接近此前5個月的總和。但是目前來看變異病株還未出現大規模爆發的跡象,且經研究表明我國疫苗能夠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因此疫情大範圍爆發引發恐慌的概率有限,對市場的擾動減少。WHO也表示該變異毒株的傳染能力很強,且疫苗並不能完全阻止被感染,這給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帶來了陰影。另外,受疫情下供應鏈紊亂、全球央行極度寬鬆環境、碳減排壓縮供給端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全球通脹居高不下。正是Delta變異毒株的傳播與高通脹的持續,導致全球經濟復蘇的變數增加,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分化也在加深。未來在Delta變異毒株繼續蔓延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復蘇將受到更為顯著的擾動,由於各大央行貨幣政策空間已所剩無幾,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股市波動率將在8月顯著提升。

7/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與4月政治局會議相比,延續“國內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均衡”的說法,不過刪去“要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視窗期”的表述,傳遞出對於對下半年宏觀經濟形勢的展望相對謹慎。面對下半年經濟增速走緩,預計中國去杠杆力度將有所減緩,中國貨幣政策已正常化,托底刺激政策會適時出臺穩經濟,下調全年預估值為8.8%。此外,會議重提外部環境風險,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Delta變異病毒蔓延全球,歐美等很多國家的疫情開始反彈,隨著海外疫情防控加強,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或將放緩。在產業方面,會議明確支援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一輪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開啟。通告中提及“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儘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預計糾正運動式減碳的目的在於平衡綠色轉型和穩增長之間的關係。中國面臨美國建立雙供應鏈挑戰,產業升級與國產替代不可避免,中國大力調整資源轉向扶植硬科技。

另外,市場也在擔憂境外資金流出的情況。從實際外資情況來看,上周北上資金境內淨流出

24

億,不構成系統性風險。但是我們仍需關注跟蹤中概股監管和外資動態。一是

7

29

日晚上香港盈富基金發佈公告,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二是證監會就中概股監管進行回應,美國

SEC

近期增加了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資訊披露要求,證監會表示兩國監管部門應當繼續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就中概股監管加強溝通,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為市場營造良好的政策預期和制度環境。與此同時,證監會也在進一步強調,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前景判斷是可預期的,是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近幾周基金發行有所回暖,發行速度至約

550

/

周左右。至

7

30

日已有披露情況,

7

月已有

151

檔基金完成發行,合計募集約

2100

億份;持有期一年及以上份額占比約

30%

,較往期有所下降。前兩月新基金發行速度在

350

/

周左右,近兩周提升至

500

/

周左右,環比有所回暖,但較去年和今年年初依然相對偏低。或受近期股票型基金總體淨值回升下投資者兌現收益的影響,據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料推算的

5-6

月存量基金淨贖回規模約

2700

億份,換算成規模大約在

4320

億元左右。近期全球新冠疫情再起,美聯儲面臨通脹表態,

Taper

預期已漸行漸近,疊加美國債務上限即將到期,週邊干擾或將使得

A

股震盪整理時間再拉長。中長期來看,

八月北戴河會議即將召開,明年廿大是中國高層換屆重要大年,共同富裕取代脫貧攻堅成為重要政策核心目標,劉鶴經濟理論思想將縮小貧富差距視為重要經濟成長動力來源,穩增長逆週期財政政策將發力,尤其應注意中國將建造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結構。

中國政策資源

也將

大力扶植硬體製造,

短期可

關注

電力設備及基建相關類股,中長期逢低佈局新能源車、

半導體、

光伏、

5G

通訊上游的材料、設備及新技術以及醫美及智慧家電等中國消費升級。

免責聲明

 

本焦點報告(連帶相關的資料)由元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證券(香港)”) 撰寫。本焦點報告的資料來自元大證券(香港)相信可靠的來源取得,惟元大證券(香港)並不保證此等資料的準確性、正確性及或完整性。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僅供參考之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買入或沽出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要約。本焦點報告並無顧慮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程度,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投資進行獨立判斷或諮詢所需之獨立顧問意見。本焦點報告內所提及之價格僅供參考之用途,投資產品之價值及收入可能會浮動。本焦點報告內容或意見可隨時更改,元大證券(香港)並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之通知。元大證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員和雇員可能有在本焦點報告中提及的證券的權益和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陳述及不對使用本報告之資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複製、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