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全球風險偏好降溫,鋰電產業鏈、光伏設備、有色金屬集體回調
2025/11/19 08:32
全球風險偏好降溫,鋰電產業鏈、光伏設備、有色金屬集體回調:週二A股市場延續震盪下行趨勢,主要指數集體收跌,反映出市場在政策托底與短期調整壓力之間的博弈。上證指數下跌0.81%報3939.81點,深證成指下跌0.92%報13080.49點,創業板指下跌1.16%報3069.22點,北證50表現較弱,下跌2.92%報1481.82點,僅科創50逆勢上漲0.29%報1357.93點,凸顯科技板塊內部的分化格局。兩市成交額約1.93萬億元,較前一日萎縮,投資者情緒趨於謹慎,下跌個股數量超過4000只,市場呈現普跌特徵。從板塊表現看,資金流向分化顯著。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文化傳媒等板塊獲主力資金淨流入,分別達41.86億元、20.84億元、17.65億元,顯示資金向低估值成長領域遷移;而電池、光伏設備、化學製品等高估值板塊則遭遇資金流出,分別淨流出106.25億元、69.50億元、65.49億元,反映市場對前期漲幅過大板塊的獲利了結壓力。鋰電產業鏈、光伏設備、有色金屬等板塊跌幅居前,而AI應用、半導體芯片等科技細分領域表現分化,軍工、醫藥等防禦性板塊相對抗跌。這種分化背後,是政策預期、業績驗證與全球流動性變化的多重影響。外圍市場方面,在就業市場持續走弱、經濟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市場對高估值科技股的容忍度正在下降。信用市場的緊張情緒(特別是對AI相關公司)也開始向股市傳導。在英偉達財報公佈前的關鍵時刻,市場避險情緒高漲,資金從科技股中流出,尋求防禦性板塊的庇護。美債盤中沖高回落、漲勢一度消減。美元指數止步兩連陽,日元又創逾九個月新低。連日重挫的加密貨幣反彈,比特幣盤中跌穿9萬美元大關後一度回漲近5%、重新站上9.3萬關口,以太坊盤中跌破3000美元後一度反彈超7%。
市場調整的核心驅動因素包括:一是技術面超賣信號顯現,上證指數自10月高點累計回調近10%,部分板塊估值泡沫消化;二是全球風險偏好降溫,美聯儲12月降息預期概率降至50%以下,疊加日韓股市大跌超3%,傳導至A股;三是國內經濟數據短期回落,10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低於預期,反映內需修復仍需政策加力。然而,政策托底效應持續發力,央行11月累計淨投放5000億元流動性,處於近十年最寬鬆區間之一,為市場提供基礎支撐。整體而言,市場處於“政策底”與“市場底”的過渡階段,短期波動是牛市途中正常的技術性調整。
宏觀層面,當前市場處於“雙輪驅動”的政策托底格局。貨幣政策方面,人行通過逆回購操作持續釋放流動性,11月累計淨投放達5000億元,該規模在歷史統計中分位數高達96.5%,顯示流動性環境處於近十年最寬鬆區間之一,為市場提供“寬貨幣”支持。財政與產業政策方面,“十五五”規劃明確聚焦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領域,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政策想像空間持續打開。這種“寬貨幣+強產業”的組合拳,既保障了市場資金面寬鬆,又為結構性行情提供了政策錨點。然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市場波動。美聯儲12月降息預期概率降至50%以下,美元指數階段性走強,壓制全球風險資產;日韓股市因旅遊消費板塊重挫出現調整,A股雖在亞太市場中展現獨立行情特質,但國際資本流動的傳導效應仍不可忽視。中國國內經濟數據方面,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但環比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反映內需修復動能不足,政策落地節奏成為關鍵變量。
短期來看,市場風險逐步釋放,技術面超賣信號顯現,疊加政策托底與流動性寬鬆支撐,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上證指數3950點附近支撐較強,若量能企穩,有望迎來修復性反彈。中期而言,隨著“十五五”規劃細則的逐步落地,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等領域將迎來政策紅利期,市場風格或逐步從短期情緒驅動轉向成長與價值均衡的結構性行情。投資主線建議關注三條邏輯:一是政策驅動主線,如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工業母機、軍工裝備等高端製造領域,受益於“十五五”規劃明確的國產替代目標與安全主線;二是景氣成長主線,如海上風電、AI應用、人形機器人等產業趨勢明確的細分領域,政策扶持力度大且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三是低位防禦主線,醫藥、消費等剛需板塊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區間,存在困境反轉預期。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