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美貿易衝突升溫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加征100%關稅,美股期貨和虛擬貨幣反彈
2025/10/13 08:29
中美貿易衝突升溫特朗普威脅對中加征100%關稅,美股期貨和虛擬貨幣反彈:上週A股市場呈現鮮明的“先揚後抑”震盪格局,主要指數全週均收跌,成長與價值風格分化顯著。截至10月10日收盤,上證指數週跌幅1.36%,雖在10月9日一度突破3900點整數關口,觸及3936.58點的十年新高,但隨後快速回調,回吐節後全部漲幅;深證成指與創業板指調整幅度更大,週跌幅分別達2.70%和4.55%,其中創業板指10月10日單日暴跌4.55%,創年內最大單日跌幅。成交量方面,市場呈現“放量沖高、縮量回調”特徵。10月9日節後首個交易日,全市場成交額達2.67萬億元,創階段性高位;10月10日成交量明顯萎縮,兩市合計成交額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降。從全週統計看,上交所成交額合計2.35萬億元,深交所合計2.82萬億元,市場交投活躍度隨行情回調有所降溫。資金流向呈現明顯切換,北向資金全週累計淨流入286億元,重點加倉銀行、保險等低估值藍籌股,而主力資金淨流出超1300億元,主要拋售半導體、電池等成長板塊。
當地時間10月10日,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直接釋放兩項對華政策威懾,其一,明確11月1日起對中國輸美商品在現有稅率基礎上額外加征100%關稅,覆蓋範圍囊括消費電子、機械設備、紡織品、農產品等幾乎所有品類,基本覆蓋2024年約5000億美元的中美貿易總額,其宣稱該稅率“顯著高於中方當前承擔的關稅水平”;其二,提出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許可管制,具體指向美國開發的操作系統、AI算法、雲計算工具、半導體設計軟件(如Cadence、Synopsys)及企業級軟件(如Oracle數據庫),精准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儘管政策尚未進入行政令簽署、海關細則制定等法定流程,與2025年2月以來“法律文件先行”的關稅推進模式明顯不同,表面是對中方10月9日稀土出口管制新規的直接回應,即中方新規實現稀土全鏈條管控,不僅覆蓋原礦與冶煉產品,還將海外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稀土製品納入管轄,同時對軍事、半導體等敏感領域需求實施逐案審批,直接影響美國軍工、新能源、消費電子等依賴中國稀土的核心產業。深層來看,這是雙方在APEC峰會前的關鍵籌碼爭奪。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在完成政府裁員、推進移民政策調整後,政策重心重新轉向貿易談判,試圖通過對華強硬姿態鞏固中西部藍領選民支持,為中期選舉造勢,同時以關稅為杠杆,謀求在芬太尼管控、農產品採購、科技競爭等議題上獲取更多談判空間;另一方面,近期中美博弈呈現出手段多元化與策略主動化的特徵。除傳統關稅工具外,雙方在關鍵資源、產業供應鏈及規則制定權的爭奪進一步細化。中方反制措施已從被動應對轉向"規則框架內精准出擊",例如通過稀土全鏈條管控、鋰電池及正極材料等新能源關鍵材料出口管制,直接針對美國軍工、半導體等薄弱環節;同時,中方在鐵礦石定價權、港口收費規則調整等領域提前佈局,並可能以波音訂單、大豆採購為籌碼施加壓力。這種"提前出手"的模式(如APEC峰會前主動發佈稀土新規)凸顯中方試圖打破美方"威脅-談判"的慣性節奏,通過技術突破(如新凱來半導體設備、華為通信技術)強化反制底氣。
10/11日深夜商務部在WTO備案的“鋰電池及關鍵製造設備出口管制清單”草案,不僅覆蓋三元正極、人造石墨負極,還將幹法電極設備、輥分一體機的出口許可權收歸中央,直接指向美歐 2026 年後才能落地的產能投資計劃。此外,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意外高調宣佈深圳新凱來將為市場帶來驚喜。深圳新凱來作為深圳國資委旗下的半導體設備“國家隊”,將在10月15-17日的“灣芯展”上發佈多項重磅新品,包括高端測試儀器和半導體設備解決方案。新凱來通過DUV+SAQP工藝實現5nm突破,構建全產業鏈生態,推動深圳從“設計強市”向“製造全鏈條自主可控”轉型,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自主化進程中的關鍵力量。
週日晚間比特幣大漲近4%,達到11.5萬美元水平,以太坊狂拉10%,幣安幣大漲12%。今早美股期指亦全線反彈。率先開盤的商品期貨亦大幅拉升。從政策落地概率看,華爾街已開始押注“TACO交易”(特朗普政策退坡),認為其大概率延續“威脅-談判”的傳統策略。後續需重點跟蹤三大核心變量:一是政策細節落地節奏,若出現行政令簽署、海關細則出臺,需警惕出口美國占比高以及估值高位的科技股進一步回調風險;二是中美元首見面談判信號,若談判重啟可能快速修復市場情緒;三是中國自主化進程,半導體設備、工業軟件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對市場而言,短期層面,外部政策不確定性直接放大A股回調壓力,前期急漲行情面臨情緒避險與獲利回吐的雙重壓制;中長期維度,全球經濟“脫鉤斷鏈”風險上升背景下,中國資產定價邏輯將更聚焦國內,經濟復甦強度(如工業增加值、消費回暖數據)與政策執行力度(如穩增長加碼政策落地節奏、產業支持力度)將成為核心因素。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