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中國長假消費數據顯示復甦動能存在結構性特徵
2025/10/09 08:30
中國長假消費數據顯示復甦動能存在結構性特徵:中國長假期間,全球市場呈現普漲格局,主要市場股指漲幅多在1.5%左右。日本股市表現尤為亮眼,日經225指數大幅上漲6.72%,領漲全球市場,主要受高市早苗有望成為首位女首相並推行類"安倍經濟學"刺激政策的預期推動。美股穩健上行,納指、道指、標普500分別上漲0.57%、0.44%、0.39%。中國資產整體小幅上漲,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上漲1.6%,A50期指微漲0.2%。港股市場在長假期間交易三日(10月2日、3日、6日),整體呈現先漲後跌態勢,香港恒生指數累計上漲0.4%。行業表現顯著分化:原材料板塊以4.2%的漲幅領漲,醫療保健和恒生科技板塊分別上漲1.7%和1.3%,顯示新經濟板塊重獲資金青睞;而必選消費、地產建築、銀行等傳統板塊跌幅居前,反映市場對經濟復甦質量的分歧。大宗商品市場多數上漲,金屬表現突出。黃金價格突破4000美元關口,累計上漲3.4%,銅和白銀漲幅均超2%;原油則在大宗商品中領跌,跌幅超過2%。債市匯市方面,美債收益率上行至4.18%,美元指數先跌後漲站上98關口,人民幣匯率被動貶值至7.14左右。
國際環境層面呈現多重風險事件交織態勢。美國聯邦政府時隔近七年再度"停擺",由於共和黨與民主黨無法就臨時支出法案延期達成一致,導致部分公共服務暫停,非農就業數據等重要經濟指標發佈推遲,加劇市場對美聯儲政策判斷的難度。與此同時,美國9月ADP就業數據意外減少3.2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4.5萬人,這一罕見負值被解讀為就業市場惡化信號,促使美聯儲年底前再降息兩次的預期強化。貿易領域再現波瀾,特朗普宣佈自2025年11月1日起對進口中型和重型卡車徵收25%關稅,這是基於美國商務部4月啟動的232條款調查結果,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摩擦。政治層面,日本自民党選舉高市早苗擔任新總裁,預計將在10月15日被指名為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以右翼保守立場著稱,在經濟政策上主張"積極財政",提出多項減稅措施;外交層面承諾繼承"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安保政策上提出強化自衛隊能力。這一政治變動助推日本股市大漲,但同時也帶來區域政治不確定性。此外,中國與馬來西亞將舉行"和平友誼-2025"聯合演習,並邀請東盟國家觀摩,區域安全合作呈現深化態勢。
中國國內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動能存在結構性特徵。今年長假期消費呈現"出行強、觀影弱"的明顯分化。出行方面,2025年10月1日至6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達18.33億人次,日均3.05億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5.2%,且高於今年五一假期(日均2.93億人次)和端午假期(日均2.18億人次)水平。分交通方式看,鐵路、民航、公路自駕、水路人流量全面超過2024年同期,其中自駕遊同比增長6.1%,公路客運和水路客運分別增長5.4%和8.8%,顯示居民長線出行意願持續增強。然而,電影市場表現疲軟,長假期檔(10月1日至7日12時)票房收入僅16.02億元,同比下滑18.47%,呈現"量價齊跌"態勢:觀影人次約4353.8萬人,同比下降10.46%;平均票價從去年同期的40.4元降至36.8元。這與出行數據形成鮮明對比,反映消費復甦呈現結構性分化,遠距離出行需求旺盛,但本地娛樂消費受供給端制約表現低迷。結合9月製造業PMI回升至49.8%的數據,表明經濟企穩基礎正在鞏固,但不同領域復甦節奏不均。中小企業PMI改善明顯,與假期出行數據相互印證,顯示內需復甦的基礎正在擴大,但消費意願更傾向於體驗式、外出型消費,對傳統娛樂消費支出趨於謹慎。
產業方面,OpenAI全球擴張加速:第一,假期間AMD與OpenAI達成6GW算力合作協議(潛在持股10%),開創"硬件銷售+股權綁定"新模式;第二,Sora 2.0推動AI視頻普及。歷史20年數據顯示,節後5日上證綜指上漲概率六成,金融(銀行、非銀)和週期(石油石化、鋼鐵)板塊超額收益顯著;節後1個月消費(汽車、家電)和成長板塊占優。綜合來看,節後中國A股將在內外利好共振下開啟補漲行情。技術面看,節前縮量整理後市場拋壓充分釋放,疊加外圍市場普漲,指數層面具備反彈基礎。行業配置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內需復甦主線,重點佈局旅遊、交通、區域性消費龍頭,假期數據顯示遠距離出行意願強勁,相關板塊業績彈性可期;二是科技創新主線,全球AI浪潮持續推進,國內算力產業鏈、半導體設備商受益明顯;三是主題投資主線,區域合作深化利好國防軍工、東盟貿易概念,而全球不確定性支撐黃金板塊配置價值。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