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9月19日中美元首通話提振市場情緒,十一長假前節日效應將逐漸顯現
2025/09/22 08:34
9月19日中美元首通話提振市場情緒,十一長假前節日效應將逐漸顯現:上週A股市場呈現震盪調整格局,主要指數分化明顯,上證指數全週下跌0.30%至3820.09點,未能突破3900點關鍵阻力位,上證50、滬深300等大盤藍籌指數分別回調1.2%和0.8%,而中證1000、科創50等中小盤指數則逆勢上漲0.87%和1.1%,市場風格偏向中小市值成長標的。成交量方面,上週市場日均成交額達2.48萬億元,雖較前一週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歷史高位水平,實現連續28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9月18日市場大幅波動時成交額同步放大至8760億手,顯示投資者情緒較為活躍,市場分歧有所加大。資金面呈現"深強滬弱"特徵,北向資金和主力資金更偏好深市科技成長標的。板塊表現呈現顯著的結構性特徵,能源金屬板塊受固態電池技術突破驅動,鋰、鈷等細分賽道週漲幅達4.2%,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龍頭股強勢漲停;光刻機、光模塊(CPO)等泛科技領域延續強勢,張江高科、中際旭創等個股因國產替代邏輯和全球算力需求增長獲資金搶籌,板塊漲幅分別達到3.8%和3.5%。與之相對,前期高位的算力、AI應用板塊回調2.1%,券商板塊受市場交投情緒降溫拖累下跌3.55%,成為指數調整的主要推手,而旅遊酒店板塊受益中秋國慶假期預期上漲2.03%,雲南旅遊等個股實現三連板,展現出事件驅動下的板塊輪動特徵。

9月18日美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至4.00%-4.25%,為2024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此次降息主要針對美國勞動力市場降溫跡象,屬於“預防式”寬鬆,但降息幅度未超預期,導致市場從前期“交易降息預期”轉向“兌現利空”,北向資金全週淨賣出51.07億元,非銀金融、科技藍籌等外資重倉板塊承壓。歷史經驗顯示,2019年8月與2024年9月美聯儲類似“預防式降息”後,A股短期雖可能出現波動,但中期因全球流動性改善而趨於上漲,創業板指在上述兩次降息後半年內分別累計上漲18%和25%,這為當前市場的中期走勢提供了參考。與此同時,券商板塊延續調整態勢,證券公司指數較8月25日階段高點回撤9.63%,頭部券商單日淨流出資金超27億元,作為市場情緒“晴雨錶”,其低迷表現被部分資金解讀為“行情降溫信號”,加劇了大盤調整壓力,不過當前板塊市淨率已回落至1.2倍,處於近五年20%分位數,具備一定安全邊際,後續走勢取決於市場交易量回升及政策催化。

中國國內政策預期持續升溫為市場中期走勢提供支撐,10月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將聚焦“十五五”規劃,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定位有望為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帶來政策紅利,中美在西班牙馬德里就科技合作釋放緩和信號,疊加9月19日中美元首通話提振市場情緒,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意願增強,北向資金有望恢復淨流入。資金面呈現“結構性輪動”特徵,科創50、滬深300ETF雖繼續淨贖回,但中證500、創業板ETF轉為淨申購,紅利指數ETF持續獲資金加倉,顯示投資者在規避高位風險的同時,對中小市值成長股和低估值板塊的中長期配置未變,兩融餘額突破2.4萬億元,擔保比例回升至250%,市場杠杆使用趨於理性,未出現被動去杠杆跡象,股東淨減持市值較前期下降15%,產業資本流出壓力邊際減輕,共同為市場提供支撐。

從全球資產聯動效應看,美聯儲降息落地後,大類資產分化明顯:美股在流動性改善預期支撐下保持強勢,AI與芯片巨頭股價創新高,為A股對標科技龍頭估值提升打開空間;美債收益率階段性回升,黃金受益于美元走弱維持高位,美元指數承壓下行;人民幣匯率在政策與資金面支持下穩定在合理區間,增強了海外資金配置國內資產的吸引力。歷史經驗表明,“預防式降息”雖不會立即推動市場單邊上漲,但在對沖外部不確定性、穩定情緒和改善流動性預期方面具有積極作用,A股市場中期慢牛走勢的基礎未被破壞。操作策略上,短期市場仍可能維持震盪整固,但科技板塊內部“高切低”的輪動邏輯持續生效,建議關注消費電子、機器人、遊戲等具備基本面支撐的細分領域,以及光刻機、光模塊等政策催化明確的賽道。中期來看,隨著國內政策紅利逐步釋放、中美關係緩和及全球流動性改善,指數突破前期壓力位的概率逐步提升,投資者可調整佈局高景氣成長板塊與順週期價值標的,把握市場結構性機會。

版權所有                  

未經元大證券(香港)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為任何目的復制、發出、發表此焦點報告,元大證券(香港)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