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列表
注视美国经济数据和公司业绩
2024/03/11 09:00

恒生指数上周下修1.4%或236点到16,353点。

上周表现最佳成份股信义光能(968 HK)上涨21%,该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太阳能模块需求将成长20%-30%,其光伏玻璃定价和盈利能力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所改善。创科实业(669 HK)股价上涨14.4%。 2023年全年营收和每股盈利超出预期。全球黄金价格达到有纪录新高每盎司2178美元,紫金矿业 (2899 HK)上涨 14.3%。

上周表现最差成份股,理想汽车 (2015 HK) 继前一周上涨 29% 后,上周获利回吐下跌 19.3%。中国地产股持续承压,中国海外地产(688 HK)和华润置地(1109 HK)下跌 7.6%至 8.6%。中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缺乏进一步具体政策支持以及新房销售数据持续疲软,打压了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股的信心。

港股上周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约1,012亿港元或130亿美元,周比略减7%。成交额缩减主要是中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并没有突破消息。

台湾、韩国、泰国和新加坡上涨1至5%,投资者获利回吐、日本下跌0.6%。

港股过去一周下调1.4%,主要是中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并没有突破性消息所致。美国本周将公布消费者物价指数、零售销售和产品价格指数等数据,对美股和美息走势有所启示。香港公司财务业绩报告季将持续。国泰航空(293 HK)、友邦保险(1299 HK)及新秀丽(1910 HK)将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个股的表现将随着财务表现的公布而变动。同时,我们相信本周恒生指数将继续在16,000点至17,000点之间波动。中国电信、原材料和香港银行股应该会表现较佳。

上周发布研究报告有:

香港零售产业 - 一月零售表现不及预期: 一月零售销售表现不及市场预期的6.9%;食品类相关需求疲弱系主要原因;农历春节需求或刺激二月零售需求走高。预计2024年前2个月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将放缓至5%。高基数效应将逐渐蔓延至2024年,如2023年前2个月零售销售同比大幅增长17%。同时,由于多数抵港旅客并未选择过夜,这亦将削弱当地的消费需求。

统一中控 (220 HK,买进) - 销售表现理想: 2023年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得益于经销商随赠降低、棕榈油价格回落和饮料厂产能利用率提升。2024全年指引和1-2月销售业绩令人惊喜。我们将2024/2025年盈利预测分别上调8%/4%;维持买进评等。

中国汽车产业 - 电动车新势力:2月汽车销量超预期:  中国九大电动汽车新势力2024年2月的总交付量同比增长11%,但环比下滑37%至10.09万辆,较本中心预测的9.2万辆高10%。2024年前两个月汽车销量同比大涨74%至26.02万辆。我们预计主要电动车新势力2024年3月的总交付量将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98%至20万辆。继我们上月建议抄底理想汽车(2015 HK;买进;目标价:220港元)之后,理想股价飙升67%。虽然潜在获利了结可能会导致理想股价近期承压,不过我们预计小鹏汽车(9868 HK;卖出;目标价:48港元)在上周与大众汽车加强合作后短期股价有望上涨。

吉利汽车 (175 HK,买进) - 本年至今销量强劲:  吉利汽车2024年2月交付量同比增长3%但环比下滑48%至11.1万辆,2024年前两个月交付量则同比大涨55%至32.5万辆。我们预计吉利2024年3月的销量将同比增长27-36%/环比增长26-35%至14-15万辆。吉利将于3月20日(周二)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我们预计其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8%/环比飞涨154%至人民币39.9亿元,基于2023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43%至94.4万辆,且毛利率高达15.1% (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

蔚来集团 (9866 HK,持有 - 落后同业) - NIO Power是出路: 蔚来2023年四季度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同比收窄2%,但环比扩大25%至人民币49.5亿元,较本中心/市场预测分别低50%/13%。连续26个季度亏损足以证明蔚来汽车制造业务的商业不可行性,尽管如此,鉴于蔚来现价仅相当于1.2倍2024年市销率,加上合作伙伴阿布扎比的大力支持,以及NIO Power业务的潜在分拆,我们不再认为蔚来估值过高。调升评级至持有,目标价38港元。

长城汽车 (2333 HK,买进) - 二月销量超预期: 长城汽车2024年2月交付量同比增长4%但环比下滑32%至7.1万辆,较我们预测的5.5-6.0万辆高18-29%。我们预计长城汽车3月的交付量将介于10.0-10.5万辆,同比增长11-16%,环比增长41-48%。长城将于3月下旬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考虑到公司早已在1月下旬公布业绩预告,故我们认为这并不是重大事件。回顾长城业绩预告,2023年四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45%但同比飞涨18倍至人民币20.1亿元。

 

分析员:朱家杰, CFA (C.E. No.ACJ314)、严政纬 (C.E. No.AMY822) 及吴宜儒, CFA (C.E. No.BEM056) 为证监会持牌人士,截至本评论文章发表日止,本人及/或其有联系者并无持有全部提及之证券的所有相关财务权益。

免责声明

本焦点报告(连带相关的资料)由元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元大证券(香港)”) 撰写。本焦点报告的资料来自元大证券(香港)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惟元大证券(香港)并不保证此等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及或完整性。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仅供参考之用途,并不构成任何买入或沽出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之要约。本焦点报告并无顾虑任何特定收取者之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风险承受程度,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必须对其投资进行独立判断或咨询所需之独立顾问意见。本焦点报告内所提及之价格仅供参考之用途,投资产品之价值及收入可能会浮动。本焦点报告内容或意见可随时更改,元大证券(香港)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之通知。元大证券(香港)及其董事、行政人员和雇员可能有在本焦点报告中提及的证券的权益和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及不对使用本报告之数据而引致的损失负上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未经元大证券(香港)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复制、发出、发表此焦点报告,元大证券(香港)保留一切权利。